欢迎访问:丘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新华社记者深入丘北县官寨乡拍摄民族特色村

日期:2017年08月22日 21:49   来源:丘北县委宣传部       作者:王伟忠   点击数:[]

    8月16日至18日,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许万虎、唐颢宸、井辉辉一行三人来到丘北县官寨乡,进行了为期3天的壮族特色村拍摄活动。县委宣传部和官寨乡党委安排专人全程参与拍摄协调服务,共组织了100余名群众参与了拍摄的各种活动。新华社拍摄组赴官寨乡大以勒村拍摄,是今年该社在全省选拍的五个村之一,也是文山州唯一的一个村。录制的节目,将通过新华社新媒体进行视频播放报道,全面展现该村人与自然和谐相亲、民俗文化有序传承的良好风貌。 

                

    新华社新媒体推出的视频报道真实生动有趣,深受全国广大群众喜爱,拥有众多的忠实观众。本次节目录制主要围绕丘北壮文化来开展,以走进村寨、走进农家的形式,采访了解的方式进行。录制期间,拍摄组走遍大以勒村,拍摄了年代久远的壮族民居和巷道。走进田野,拍摄灌溉水车和大片碧绿的稻田,详细记录了这里的稻耕文化。走近河边,拍摄了山洞滚滚涌出的泉水。还以采访的形式,向随行的村民了解了大以勒山洞的故事。据村民介绍,出水的这山洞巨大无比,深不可测,但洞里的水面平静,乘坐小船可划进去十余里;而相距100余米的山腰还有一个干洞,洞口顶部有一对酷似老鹰的天然图案,因而取名“双鹰洞”,该洞地形复杂,也深不可测,进去迷路就可能无法返回。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曾自行购船拉电入洞,吸引游客购票入洞参观,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因搭建的设施达不到要求被叫停。但这两个山洞里面尽是形态万千的钟乳石,景观非常漂亮,并且规模大,路线长,开发溶洞旅游前景看好。走进广场,拍摄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的壮家妇女。走进农家,拍摄原生态花米饭制作、壮锦刺绣等民间技艺。特别是对壮族花米饭的制作,从染料采摘加工到花米饭蒸熟上桌整个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拍摄,丘北壮族花米饭制作传承人何琼鑫女士向拍摄组作了生动讲解。同时,拍摄组还对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村支书进行了采访,了解到壮族群众极其珍惜土地,村民建房多依山傍水,尽量少占耕地;了解到壮族节日众多,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并且有些月份的节日还不止1个,过这些节庆有的是教化村民尊老爱幼,有的是教化村民崇敬自然和神灵。其中,“三月三”节主要是向竜(神灵)祈求风调雨顺,教导群众保护山林,保护水源。为壮族村寨何以处处山林树木苍翠,村旁河水长流找到了最佳的答案。 

                

    此外,当了解到离该村不远的向阳村有省级非遗传承项目壮族水竹花伞制作技艺,制作的水竹花伞极其漂亮后,拍摄组安排了一天的时间进行了拍摄采访。87岁的张荣华老艺人和他28岁的孙子张国庆全力配合完成了制伞拍摄的整个过程,该节目将作为新增的一条新华社网络视频进行深度报道。        

    新华社拍摄组此次在丘北县官寨乡拍摄的两条新媒体视频报道,将安排在本周播出。届时,距离县城不足40公里,藏于深山间的美丽村寨将通过新华社新媒体展示给全国广大观众,大家可近距离欣赏到错落有致的稻田边水车悠悠转的唯美画卷,感受壮族手工制伞等内涵丰厚的民间技艺,体验壮族柔美的情歌和舞步,目睹色彩鲜艳的原生态花米饭,定能激发许多观众到此一游的美好愿望。这对向外展示丘北美丽新农村、加快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辑:马魁生)

上一条:敬喜酒
下一条:三弦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