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在明媚的春光下,周边村寨群众正抢抓时令,在田地里忙碌地翻耕土地做足春耕育苗准备。田垄间,成群的白色鹭鸟悠然自得地在农民身边觅食,它们或低头啄食,或展翅低飞,与辛勤劳作的村民形成默契,互不打扰。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水田如镜,忙碌的农民与悠闲的鹭鸟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
多年以来,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始终秉承社区共建共管、人鸟和谐相处的保护方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行。通过不断加强普者黑保护地植绿护绿项目建设,积极改善普者黑湖流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保护区内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白鹭翩跹、人鸟共处的动人场景,正是多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结出的丰硕成果。这一幅幅生态文明的美丽画卷,见证了普者黑从单纯保护到生态惠民的发展历程,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据2023年普者黑保护地资源调查数据,普者黑自然保护区记录到鸟类222种,隶属17目41科。其中留鸟151种,占总数的68.02%;冬候鸟61种,占总数的27.48%;夏候鸟2种,占总数的0.90%;旅鸟8种,占总数的3.60%。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东方白鹳和金雕;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4种,占所录种类的10.8%,主要是鹰、隼、猫头鹰类。常见的湿地鸟类有47种,主要是小鷿鷈、苍鹭、白鹭、夜鹭、斑嘴鸭、黑水鸡、白鹡鸰等。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保护鸟类,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我做起,爱护生态环境,守护鸟类家园,让普者黑保护地成为更多鸟类迁徙的“加油站”,生存的“新家园”,共筑人鸟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