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丘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从灵魂洞穴葬探析丘北僰人的族源

日期:2014年07月31日 15:16   来源:.   作者:管鹏   点击数:[]

绪言

僰人是我国西南的古代少数民族之一,曾聚居于川、滇、黔接壤的一带。明朝万历元年,一场惨烈的平蛮大战,僰人被明军剿灭,从此,这个富有悲剧色彩的民族,从历史的记载中神秘消失,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破译的悬念。但是,在滇东南的丘北县境内,至今还有1087户5084人(2003年统计)自称“锅”、“僰人”,其他民族称他们“僰族”、“海巴族”,1956年划分民族成分时,其归为彝族白彝支系。这个民族不仅保留有古老的语言和服饰,同时还保留有古老的习俗。僰人从历史记载中神秘消失已有430余年。丘北僰人缘何还沿用“僰人”的族称?他们与古代僰人有何渊源关系?他们是不是数百年前神秘消失的古代僰人的后裔?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多次深入丘北僰人村寨作了长期的调查,并查阅了与僰人相关的史籍和地方文献。我在调查中发现,丘北僰人的葬俗极为古老,颇具特色,折射出了丘北僰人对祖先迁徙、分支、祭祀的历史回忆,显现出浓厚的敬祖意识和寻根意识。研究丘北僰人,如果不研究他们的葬俗,将会留下很大的空白,也就难以揭示丘北僰人文化的特质。

丘北僰人的洞穴葬

丘北僰人历史上死人不用棺木,不看坟地,不择吉日,不筑坟堆,不立墓碑。人死后2一3天,由村里的人相帮,用木架担到野外实行土葬,而对于60岁以上的死者,则要取“灵魂片”入“祖棺”实行灵魂洞穴葬。

1、丘北处人洞穴葬中的“祖棺”

丘北僰人每个家族或家支都有一具“祖棺”(有的村寨称“祠堂”、“祖筒”)。祖棺的棺体和棺盖都是用直径等同的樱桃树或桃树木凿空而成,其形如筒状.大小不一。小的祖棺直径约为16厘米,高约13厘米;大的祖棺直径约为25厘米,高约22厘米。棺盖与棺体不施钉,可开启。祖棺一般置于悬崖上的天然洞穴,由家族中比较有威望的族长负责管理。存放祖棺的地点只能是族长一人知道的高级“机密”,就算是家族中人,也不可随意打听祖棺存放的地点。

2、丘北僰人灵魂洞穴葬中的“灵魂片”

丘北僰人的祖棺内,存放着大小不同的铜片和铁片,僰人将其称为“灵魂片”。丘北僰人根据祖棺内的灵魂片来辨别家支,辨别祖先的辈份,一片灵魂片,代表一位先祖的灵魂。据介绍,在丘北各僰人村寨,当年满60岁周岁的老人死后,在其刚停止呼吸时,族长就用铜片或铁片,迅速剪一张死者的半身侧像,然后刻上眼、口、鼻、耳,这个过程称为“取灵”。取灵之后,灵魂片上要蘸染孝子的指血,以示死者与孝子血缘相传的关系。灵魂片由孝子(长子)妥善保管,待到祭祖之时,交给族长入祖棺。对于死者的尸体,丘北僰人认为,他(她)们的灵魂已被取走,尸体如何处理并不重要,于死后2一3天,由村里人相帮担到野外土葬,不再祭扫。

3、丘北僰人的祭祖

丘北僰人祭祖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蛇日(已日)举行,舍得白泥塘李家兴家祭祖是每年农历十月初十。僰人祭祖一般是一年一祭,经济实力不强的家族两年一祭,甚至三年一祭。祭祖日来临之前,族长要召集族人,商议祭祖的有关事宜,按户凑钱买祭品(猪、鸡、羊等)。待到祭祖之日,大家聚在一起,杀鸡宰猪,煮熟之后在族长的带领之下,挑到藏放祖棺的地点祭献(传统的祭祖仪式妇女不允许参加)。族长扛着木梯,到藏放祖棺的洞穴取出祖棺,然后在地上铺一块白色麻布,小心冀冀地从祖棺中取出灵魂片,按辈份整齐排列在麻布上,族长唱诵祭辞,诚邀祖宗的灵魂出来晒太阳,这个过程叫做“晒灵”。晒灵之后.他们用清酒将祖先的灵魂片清洗一次,除去灵魂片上的污垢,这个过程又叫“洗灵”。洗灵后,又将灵魂片按辈份整齐排列在麻布上开始祭献。祭献完毕,族长当众清点灵魂片数目,如果灵魂片的数目比上届祭祖时增多,则证明族中有人私自“入祖”;如果数目减少,则证明有人“盗祖”。族长查明原因后,当场减少或复制灵魂片,直到众族人没有异议为止。如果至上届祭祖以来,谁家有符合入祖资格的死者的灵魂片,要交给族长,族长为其举行“入祖”仪式。待一切完毕,族长再次宣布灵魂片数目,以供下届祭祖时核实。最后,族长把灵魂片小心冀冀地放回祖棺,盖上棺盖,用数丈白麻布裹起,然后独自抱着祖棺去秘密藏放。

4、丘北僰人洞穴葬的文化内涵

由于丘北僰人没有文字,其洞穴葬源于何时已无法确切考证。据丘北县的民族文化工作者按祖棺内灵魂片的数目及氧化程度推算,丘北僰人的灵魂洞穴葬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丘北僰人的灵魂洞穴葬习俗,带有浓厚的敬祖意识和寻根意识,灵魂洞穴葬的实质是祖先崇拜和祖灵信仰,丘北僰人认为:

(l)祖先们的灵魂要聚在一起:相传僰人逃难时四分五裂,有变汉族的、有变壮族的,还有变苗族的等。祖先生前天各一方,但死后灵魂应该聚在一起。

(2)祖棺葬得越高越好:祖灵是善灵,能够保佑后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兴旺强盛等。祖棺葬得越高,子孙就越显贵,家族也就越兴旺。

(3)祖棺葬得越隐蔽越好:祖先的灵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先的灵魂不能受外人和野兽的打扰,不遭受雨淋日晒,这样祖灵才安宁。

(4)祖棺不能接触大地和土壤:祖棺是祖先灵魂的寓所,只有脱离大地和土壤才能顺利进入天堂。所以,祖棺从砍树取材到凿制安放,始终都不能接触大地和土壤。

(5)祖棺和灵魂片不能让外人观赏和触摸:让外人观赏、触摸祖棺和灵魂片,会震怒祖灵,震怒了祖灵,祖灵就会施难于家族中人。

5、丘北僰人灵魂洞穴葬的来历

关于灵魂洞穴葬的来历僰人村寨主要有三种说法:树皮乡倮子地村的僰人说,他们的祖先以前很富有,很强大,但后来衰落了,举族四处逃难,逃到哪里都没有自己的土地,其他民族不许他们坟葬,僰人死后,不敢立墓碑,不敢垒坟堆,只能悄悄地埋葬,后来,便逐渐成了洞穴葬。舍得乡白泥塘村的僰人昂永明说以前他们的祖先很有势力,后来与汉族发生了矛盾,僰人首领战死。僰人怕外族人会将他们首领的尸骨千刀万剐,于是就连夜将首领的棺木吊到高高的悬崖上安葬。后来,由于僰人多次被迫迁徙,祖先尸骨不便迁徙,有人想出办法用“祖棺”代替苯重的棺木,用“灵魂片”代替祖先的尸骨,这样很便于携带,后来便逐渐形成了灵魂洞穴葬。舍得乡白泥塘的老歌师朱应昌还有这样一首关于祖先的歌:“祖先在崖上,祖公在崖中,老人在供桌上,朋友在桌子旁”。还有另一说是以前他们的祖先很有势力,后来落难了,生活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没有钱买棺材,加之他们所在的地方石多树少,没有棺木,才实行洞穴葬,因为洞穴葬比较省钱。

直到目前,丘北僰人仍居住于一些偏僻边远的石山区和半山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就丘北境内而言,僰人是经济文化最落后的民族。有95%以上的僰人是文盲,有95%以上的僰人仍处于绝对贫困中,人口增长速度缓慢,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人口的负增长。丘北僰人关于灵魂洞穴葬来历的几种说法,都从侧面反映了丘北僰人是一个从强盛走向衰亡的民族,丘北僰人妇女的头饰缀满了带横齿的白色海贝,这似乎说明了丘北僰人的祖先以前真的很富有。

古代僰人与悬棺葬

据史料记载,僰人早在春秋末叶就在今四川宜宾一带居住过,并建立了“僰侯国”。秦初开“五尺道”(宜宾至曲靖),西汉(公元182年)设“僰道县”,属键为郡(今四川宜宾地区和云南昭通地区)。据专家考证,秦汉之时,在滇、黔与四川南部接壤的牛栏江、横江及横江支流洛泽河(俗称戈魁河)一带有大量的僰人居住。由于种种原因,僰人多次被迫迁徙。历史上曾出现过“滇僰”与“邛僰”。直到明朝,川南与滇东北一带仍有大量僰人居住。

在今四川宜宾的珙县、兴文、高县和云南昭通的镇雄、盐津、大关一带,至今仍有数以千计的僰人悬棺。这些悬棺大多置于下临溪河、上摩天云、绝地千切、峭如斧劈的高崖上。据专家考证,这些悬棺上限未知,下限为明代。这些悬棺是古代僰人、中古僚人和元代都掌人的(石钟键《悬棺葬研究》)。关于僰人悬棺葬的来历,四川《珙县志》卷十四云:“相传有罗因者,以僰人曾灭其宗,乃教以悬葬岩上,子孙高显。于是争挂高岩以趋吉。其祖父骨骸被风吹散,后嗣绝。此挂高岩之所自也。”另一说是诸葛亮路过僰地受阻,僰人打仗很厉害,蜀军打不过。诸葛亮看到天旱地干,就让人放风说:“早灾是由于僰人祖坟风水不好,如将棺材移到悬崖上葬,来年一定收成好。”僰人信以为真,就放下战事,忙着迁坟,诸葛亮趁机离去。不料次年果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于是,悬棺葬便代代相传下来。关于僰人悬棺葬的文化内涵,目前有三种学说:一是显贵学说,认为悬棺高挂,子孙高显。另一种学说认为僰人祖先“人兽不可侵犯”。第三种学说认为僰人可能是游猎民族,他们以山居,死当山葬。

僰人衰亡的原因与过程

从许多史料来看,僰人是高智慧而勇敢顽强的民族,这已是肯定的。僰人常居于荒野荆棘,有“披荆斩棘”之誉。因其秉性刚直,暴烈强悍,屡为边患,为历代王朝所不容。明代,川南一带的僰人称“都掌族”。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僰人首领“阿大王”“阿二王”反抗朝廷,四川巡抚曾省吾奏请朝廷镇压,朝廷派总兵刘显率十四万大军前往围剿。明军五月兴师,十月讨平,计破凌霄城,都都岩,雌公岭,母猪岩,九丝城,捣其巢穴,擒其袅帅,略地四百余里,其事具见于万历二年李长春所撰之巡抚四川都御史确庵曾公平蛮碑。四川《兴文县志》描述了明军围剿僰人的情景:“前军引火炬烧城屯千余,炎焰漫天……赴火坠崖者数万……都掌蛮王至是尽灭。”明史也有僰人首领“阿大王”在僰都九丝城被杀的记述。从此,僰人的历史记载中断,僰人销声匿迹。有专家推测:僰人经过这次毁灭性的围剿后,除战死及被俘者之外,已举族逃往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虽有少数僰人尚留其地,然而因为势力薄弱,已被迫泯灭于其他民族中了。

余论

从以上资料可看出,最能揭示古代僰人文化特质的是悬棺葬,悬棺葬可以说是古代僰人强大、兴旺、智慧的象征。最能揭示丘北僰人文化特质的是洞穴葬,洞穴葬可以说是丘北僰人经济文化落后的象征。可以说从古代僰人悬棺葬到丘北僰人洞穴葬的演变过程,也就是僰人从强大到衰亡的演变过程。通过古代僰人悬棺葬与丘北僰人灵魂洞穴葬的对比,我找到以下线索:

1、僰人祖棺都葬于高岩。悬棺葬与灵魂洞穴葬都折射出了僰人原始的祖先崇拜和祖灵信仰。体现了僰人祖棺葬得越高,子孙越显贵,家族越兴旺;祖灵能保佑后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祖灵不能被外人和野兽侵犯等心理。

2、古代僰人被剿平是在农历十月,丘北僰人悲怆的祭祖节(相当于其他民族的清明节)也是在农历十月。

3、古代僰人悬棺葬距今最近的是明末,丘北僰人灵魂洞穴葬的历史也就是400年左右。也就是说古代赞人悬棺葬葬俗消失的时间与丘北僰人灵魂洞穴葬葬俗形成的时间是基本吻合的。

4、不论是悬棺葬还是灵魂洞穴葬,都是要有一定资格(身份、地位或年龄)的死者,才能享受。

5、不论是悬棺葬,还是灵魂洞穴葬,都有僰人是游猎民族的痕迹。

6、1978年文物部门曾开悬棺10具,棺内成年男子大齿皆被打掉,妇女儿童则牙齿完好,专家们对此疑惑不解,用丘北僰人的习俗则很好解释。因为丘北僰人有镶牙为美的习俗,但人死后必须将金牙打去,不然,死者就会变成妖精害人。

7、在古代僰人悬棺内发现一双竹筷上刻着“阿旦沐”三个字。当地民族无法解释云解释,丘北僰人的语言“阿旦沐”,是“首领”、“头人”、“酋长”的意思。

8、丘北人称呼人,皆冠以‘阿”字,如阿巴(爷爷)、阿麻(奶奶)、阿暮(父亲)、阿宜(母亲)等,这与古代僰人(中古川南僚人)的语言称呼相近,颇有痕迹可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丘北僰人当为古代悬棺葬僰人(中古川南僚人或元代都掌人)的直系后裔。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前聚居于川南、滇东北一带。后因躲避朝廷围剿,沿僰古道、滇粤古道举族向滇东南迁徙。于明末清初定居于罗平、沪西一带,后逐渐迁人丘北。

主要参考资料:

l、《中国民族史》(中册)江应梁编民族出版社出版1990年;

2、《中国西南的古代少数民族》(续编)尤中编云南民族出版杜1989年;

3、《神奇的僰人洞穴葬》罗树坤 丘北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载;

4、新编《丘北县志》主编张荣坤、陈兴年等 1999年;

5、《中国悬棺葬》陈明芳 著 重庆出版社出版 2004年4月;

6、《川南僰人考》作者林名均, 1941年《文史教学》创刊号第37一41页。

上一条:怅然若失的丘北花灯
下一条:濒危失传的僰人民间文化(六)

关闭